宝丰能源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技术问题

宝丰能源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5-13 22:32:59 技术问题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公司推进管理改革、积蓄发展动能的关键一年,“双碳”“双控”政策持续发力,国际局势动荡,大宗商品的价值波动,经营环境复杂多变。面对压力和挑战,在董事会坚强领导下,公司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着力防范化解风险,夯实管理基础,努力改善经营业绩,生产经营形势总体平稳,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主营业务规模稳健扩张,年度重点工作取得实效,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提高效率方面,煤炭储运系统建成投用,实现了煤炭卸、储、配、运业务一体化管控,卸车能力和效率显著提升。甲醇二厂产量再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烯烃二厂总液收率41.78%,比2022年上升0.60个百分点。

  节约成本方面,精准安排用电计划,降低峰时用电比例;精心策划电力交易方案,灵活运用电力“日融合交易”策略,增加偏差结算收益;主动协调,加大新能源电量采购;全年新能源电量达到下网电量的36.44%,同比上升13.56%;综合电价(含税)比2022年下降0.0215元/千瓦时。新建的6套干熄焦装置全部投入运行(其中2022年建成一套,报告期建成投产5套),全年利用余热生产蒸汽180万吨。完成气化细渣压滤项目技术改造,每年减少气化细渣处置成本约720万元。

  节能方面,完成节能项目15项,主要用能单位节能29万吨标准煤,综合能耗下降2.55%;烯烃二厂单位产品综合能耗396.72kgce/t,创历史新低;在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2023年8月发布的“2022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重点产品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名单中,公司位列中国煤制烯烃行业第一名;在“2022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重点产品水效领跑者标杆企业”名单中,公司位列中国煤制烯烃行业第二名。实施动力锅炉掺烧焦炉煤气技术改造项目,规范入炉煤碳元素检测,节约碳履约成本840万元,入列宁夏回族自治区碳排放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四股泉煤矿低浓度瓦斯利用供热项目投入运行,替代了燃煤锅炉,既减少了煤炭资源消耗,也减少了瓦斯排放。

  环保方面,开展了园区24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解决了部分影响企业高水平发展的问题,为持续提升环境保护管理上的水准奠定了坚实基础。煤炭储运系统建成投运,“储煤场”、“储焦场”全部改造为“储煤仓”、“储焦仓”,煤尘无组织逸散得到一定效果控制。顺利完成A区烯烃三厂污水装置、烯烃三厂和甲醇三厂配套300立方米/h零排放装置、B区浓盐水处理配套450立方米/h零排放装置、红四的零排放装置扩能改造的调试和投产工作。公司马莲台煤矿通过国家级“绿色矿山”验收,获得全国“2023年绿色矿山突出贡献奖”。

  煤炭供应方面,积极拓宽原料煤供应渠道,调整供应商结构,降低入炉煤成本。针对周边地区焦煤价格较高的情况,积极拓展价格较低的中蒙边境策克口岸煤和新疆煤,全年采购口岸煤57.17万吨,较2022年增加了约52万吨;采购疆煤356.7万吨,较2022年增加了304.75万吨,2023年外购原料煤质量合格率95.73%,较2022年提升了2.92个百分点,达到近五年最高水平。

  产品销售方面,针对聚烯烃产量规模和焦炭产量规模扩大、焦炭产品由湿熄焦改为干熄焦,一直在优化客户结构,提升产品直销率。聚烯烃销售方面,与下游头部企业陆续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全年新增客户85家,其中3A客户10家,2A客户1家;计算机显示终端直销率提升至10.3%。焦炭销售方面,新增客户149家,焦炭计算机显示终端直销率达到85.3%。实现了客户自助下单到收货确认全流程信息化作业,提高了订单受理效率,提升了客户服务质量。

  物流运输方面,积极与铁路运输单位协商议价,争取到站一口价优惠政策,运价优惠幅度最高接近30%;积极解决装卸车、采购、销售的系统化管理,2023年原料煤装车平均耗时较2022年降低1.38小时,卸车耗时较2022年缩短28分钟。对榆林、鄂尔多斯等周边站台开展调研工作,与浩吉铁路公司沟通解决在乌审召车站扩建具有烯烃装卸200万吨能力、集装箱煤炭装卸车能力的物流中心方案,为内蒙烯烃项目的投产做好运输准备。

  2023年,公司加大了研发投入,强化研发体系建设,积极地推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百万吨级DMTO首台套新技术落地。开发建设了智能化配煤系统,持续推进烯烃新产品、焦炭新产品研发试产。完成了甲醇细渣减量化、资源化科研项目落地。针对煤化工低温热富余的特殊性,开发了可快速响应的电解水制氢装置及系统。实施科技攻关及新技术应用研究项目33项,参与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修订10项,申报专利130项,获专利授权38项。

  烯烃分部完成了铬系低压膜料TR144、中空料HXM50100、无规透明料MT12等新产品的开发、生产与销售,管材料TRB432的认证工作接近尾声,完成了高融抗冲K9928H、丙丁共聚K1870B、中融注塑DNDA-8320等聚烯烃新产品的技术储备。

  煤焦分部按照每个客户需求,开发了5种焦炭新产品,市场反馈良好;完成了9个新产品配方的技术储备;煤焦分部申报发明专利3项,目前《一种脱硫负荷性能评估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发明专利已公布。

  烯烃分部:(1)公司宁东三期煤制烯烃与C2-C5及混合烃类增值利用项目建成投产,该项目是全球第一套利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第三代100万吨级DMTO装置的烯烃项目,新增甲醇产能150万吨/年、新增烯烃产能100万吨/年、新增聚乙烯和聚丙烯产能90万吨/年。项目投产后,公司聚乙烯和聚丙烯产品产能增长75%。(2)公司25万吨/年EVA装置于今年2月初投入试生产。(3)内蒙一期260万吨/年煤制烯烃及配套40万吨/年绿氢耦合制烯烃项目报告期当年启动建设,当年建设进程过半。

  煤焦分部:(1)经政府有关部门验收、核准,公司马莲台煤矿、红四煤矿共新增煤炭产能100万吨/年;公司参股的红墩子煤业公司240万吨/年红二煤矿建成投产,公司煤炭权益产能增加96万吨/年。2023年公司煤炭产能合计新增196万吨/年,增长24%。(2)丁家梁煤矿项目取得采矿许可证。

  精细化工分部:公司20万吨/年苯乙烯项目建成投产,精细化工产能增长24%。

  2023年,全球聚乙烯新装置投产新增产能418.5万吨/年,其中我国新装置投产新增产能260万吨/年(一套装置关停减少产能10万吨/年),占比62%。2023年末全球聚乙烯总产能约15144万吨/年。

  2023年1-10月,全球聚丙烯新装置投产新增产能535万吨/年,其中我国新装置投产新增产能440万吨/年,占比82%。

  2023年末,我国聚烯烃产能6995万吨/年,同比上年末6348万吨/年,增加647万吨/年,增长10.2%,其中,聚乙烯产能3091万吨/年,同比上年末2841万吨/年,增加250万吨/年,增长8.8%;聚丙烯产能3904万吨/年,同比上年末3507万吨/年,增加397万吨/年,增长11.3%。聚乙烯产能增加较多的企业主要有中国石油广东石化增加120万吨/年,中国石化海南炼化增加60万吨/年,宝丰能源增加40万吨/年;聚丙烯产能增加较多的企业主要有中国石油广东石化增加50万吨/年,中国石化海南项目增加50万吨/年,宝丰能源增加50万吨/年,东华能源(002221)增加40万吨/年,京博石化增加60万吨/年。

  2023年,我国聚烯烃产量5964万吨,同比上年5410万吨,增加554万吨,增长10.2%;进口量1756万吨,同比上年1798万吨,减少42万吨,降低2.4%,由于产量与消费量基本同步增长,进口总量基本保持稳定。产量增长主要来自于国内新增产能,进口仍然主要来自于中东和北美地区。

  2023年,我国聚烯烃表观消费量7505万吨,同比上年7008万吨,增加497万吨,增长7.1%。随着出行管制措施全面解除,社会经济秩序回到正常状态,聚烯烃消费恢复较快增长态势。

  2023年,我国聚乙烯(PE)价格窄幅波动,全年价格振幅为近五年内最小。年均价格8511元/吨,同比上年下降9.40%,其中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年均价格8241元/吨,同比下降4.74%;HDPE(HDPE)年均价格8317元/吨,同比下降4.35%;高压低密度聚乙烯(LDPE)年均价格8915元/吨,同比下降16.81%。

  2023年,全球经济提高速度放缓,海外需求相对偏弱,特别是欧美地区需求较为低迷,我国作为聚乙烯消费大国,仍是海外积极出口的方向;同时国内聚乙烯仍处于集中扩能期,供应总体宽松,我国聚乙烯价格处于相对低位,这也是2023年国内聚乙烯出口量增幅较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2023年,聚丙烯拉丝均价7618元/吨,同比上年下降9.63%。与聚乙烯相比,聚丙烯原料来源更广,生产厂商更多,新增产能更多,另外,随着聚乙烯产品的迭代升级,与聚丙烯替代使用的范围更广,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聚丙烯价格的跌幅相对较大。

  (三)利润水准:受全球石油价格持续较高影响,油制聚烯烃处于盈亏边缘,煤制聚烯烃利润表现较好

  按原料来源分,2023年我国聚乙烯产能中,油制聚乙烯仍占据第一,产能占比65.5%;其次为煤与甲醇,产能占比18.0%;再次为轻烃,产能占比16.0%。我国聚丙烯产能也是油制聚丙烯占据第一,产能占比58%;其次为煤与甲醇,产能占比24.0%;再次为丙烷,产能占比18.0%。

  据《2023年金联创聚乙烯市场年度报告》数据,2023年1-10月煤制聚乙烯平均利润1237元/吨,比2022年平均利润增加130元/吨,同比增幅11.7%,根本原因是2023年煤炭市场整体供应相对宽松,价格重心向下,原料成本会降低。2023年1-10月油制聚乙烯平均利润-11元/吨,与2022年油制聚乙烯平均利润-363元/吨相比,整体利润情况有所好转,根本原因是2023年原油价格同比上年下降约17%。

  据《2023年金联创聚丙烯市场年度报告》数据,2023年聚丙烯整体行业利润不佳,除煤制聚丙烯以外,油制聚丙烯、丙烷脱氢制聚丙烯(PDH)均有不同程度亏损,但由于原油、丙烷等原料价格亦有跌幅,行业利润较去年好转。2023年1-10月煤制聚丙烯行业利润667元/吨,较上年涨25元/吨;油制聚丙烯行业利润-1126元/吨,较上年涨249元/吨;丙烷脱氢制聚丙烯行业利润-451元/吨,较去年涨58元/吨。

  2023年,全球原油价格虽然同比上年会降低,但受国际地区间冲突尤其是俄乌冲突的影响,全球原油供需平衡关系受到破坏;OPEC+宣布将原油减产政策延长至2024年年底,OPEC+多国与俄罗斯等核心产油国再次扩大减产规模,令供应收紧,原油价格仍然处于历史较高位,2023年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约83美元/桶,同比上年下降约17%;丙烷华东到岸平均价格625美元/吨,同比上年下降约17%;原油和丙烷价格的相对高位,对煤炭市场行情报价形成了一定支撑,煤炭价格降幅不及预期。

  2023年,全国煤炭供应总量增长较快,总体呈现供需平衡状态。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2023年全国煤炭供应总量51.3亿吨,同比增长6.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公司煤炭产量46.6亿吨,同比上年增长2.9%;进口煤炭4.7亿吨,同比上年增长61.8%。

  报告期内公司主体业务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主体业务是以煤替代石油生产高端化工产品,具体包括:(1)煤制烯烃,即以煤、焦炉气为原料生产甲醇,再以甲醇为原料生产聚乙烯、聚丙烯;(2)焦化,即将原煤洗选为精煤,再用精煤进行炼焦生产焦炭;(3)精细化工,以煤制烯烃、炼焦业务的副产品生产MTBE、纯苯、苯乙烯、工业萘、改质沥青、蒽油等精细化工产品。其中,煤制烯烃为公司的核心业务。

  公司本部位于中国能源化工“金三角”之一的宁东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新投资建设的内蒙古宝丰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260万吨/年煤制烯烃和配套40万吨/年植入绿氢耦合制烯烃项目位于“金三角”的另一核心区内蒙古鄂尔多斯,“金三角”地区煤炭资源很丰富,产业链原料供给充足、便利,原料成本更低;内蒙子公司更加靠近华北、华东等基本的产品销售区域,物流运输发达便利,运输成本更低。

  投资成本优势。公司循环经济产业链一次性规划,集中布局,分期实施,形成了超大单体规模的产业集群,上下游生产单元衔接紧密,大幅度降低了单体项目投资、公辅设施投资及财务成本。与国内同期同规模投产项目相比,投资所需成本节约30%以上。

  运营成本优势。公司产业链紧密衔接,使上一个单元的产品直接成为下一个单元的原料,有力保障了原料的稳定供应和生产的满负荷运行,大幅度降低了能源消耗、物流成本、管理成本,经营成本比同行业同规模企业低约30%。

  公司充分的发挥规模优势和产业链集中优势,实行扁平化管理,企业管理人员占比少,人力成本低;实行规模化采购和集中销售,采取直采直销模式,采购、销售管理成本低;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有效结合,目标达成率高;将企业文化理念融入到规章制度和日常管理中,员工积极主动性强,管理优势比较突出。

  报告期内,公司实行产销研一体化,生产、销售、研发紧密衔接。重视国家政策和市场变化,努力抢抓市场主动权。加大力度开拓优质大型终端工厂,扩大针对客户特殊需求的产品定制化生产。销售人员加强了同终端厂家的紧密沟通,实时掌握下游厂家生产经营动态。在做好销售服务的同时,加强对下游终端厂家的专业方面技术指导,通过产销研一体化及精细化营销管理,深耕市场,为公司提质增效、满产满销提供有力保障。

  公司一期、二期、三期烯烃项目均集成了国际国内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二期项目具备生产高端聚乙烯双峰产品、茂金属聚乙烯产品的能力,三期项目具备生产高端产品25万吨/年EVA的能力。

  公司高管团队中,硕博学位高层次人才8人;中高级管理团队中,职业经理人362人;专业化基层管理团队858人,专业化技术团队2144人。40岁以下员工16051人,占85.68%;本科及以上学历5869人,占31.33%;引进储备985、211专业院校优秀毕业生261人。高端化、专业化、年轻化的富有活力的优秀团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913,551.12万元,较上年增长2.48%;总利润人民币646,678.64万元,较上年下降11.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人民币565,061.49万元,较上年下降10.34%。截止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人民币7,163,029.93万元,较年初增长24.4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的权利利益人民币3,853,670.48万元,较年初增长13.76%。

  根据金联创统计数据,2024-2028年的五年内,国内计划投放市场的聚乙烯产能共有2309万吨,计划投放市场的高峰期在2024-2026年,其中2024年有7套装置计划投产,涉及产能594万吨/年。除中国外,2024年国外聚乙烯装置投产计划436万吨/年,包括俄罗斯215万吨/年,伊朗117万吨/年,捷克58.5万吨/年,加拿大45.5万吨/年。

  2024-2028年的五年内,国内计划投放市场的聚丙烯产能共有3078万吨,计划投放市场的高峰期在2024-2025年,其中,2024年有1118万吨/年装置计划投产。除中国外,2024年国外聚丙烯装置投产计划430.7万吨/年,包括中东地区80万吨/年,其他亚洲地区217万吨/年,欧洲43.7万吨/年,非洲90万吨/年。

  但是,未来五年最终能够实际建成投产的产能可能会远低于目前计划建设投产的产能,原因有三:一是部分项目建设手续不完整,各省级政府能够调控的能耗总量指标、环境容量指标有限,可能会引起部分项目难以按计划落实,被迫推迟甚至取消;二是近两年聚乙烯、聚丙烯各类原料价格持续偏高,而产品价格还略有下降,利润空间收窄,部分企业主动宣告取消、调减规模或调整终端产品方向;三是从过往真实的情况看,能够按照计划进度投产的项目较少,多数项目投产时间会延后,因此,未来五年实际能够建成投产的项目可能远低于目前各企业宣告的计划产能。

  另外,随着新项目的建成投产,产品成本中枢将逐步下移,部分建设较早、规模较小、技术落后、成本比较高的装置将会逐步退出市场,成为未来总产能的减项。比如,利安德巴塞尔计划永久关停位于意大利的一家23.5万吨/年的聚丙烯工厂,巴西宣布计划无限期停产其两套20.7万吨/年聚丙烯装置中的一套。标普全球预计,到2027年欧洲和亚洲的聚丙烯产能关停潮将继续,有近1000万吨/年的聚丙烯产能将关停。

  对聚烯烃行业未来需求量开始上涨的预测比对未来供应增长的预测要困难得多,因为未来需求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未来国内、国际经济发展速度及居民消费方式的变化将会影响聚烯烃产品的消费增速,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对产品性能的提升程度将会影响产品应用领域的拓展和产品结构的改变,诸如快递行业等新兴起的产业的迅速发展可能会给行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增长,政府对环保政策的趋严会导致低端商品市场的萎缩等。

  但是,从目前一些可以感知的迹象看,推动聚烯烃行业未来消费增长的因素任旧存在,比如,(1)近几年,随着包括新型催化剂技术、高压聚合技术等先进聚烯烃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聚烯烃材料的分子量分布、熔体流动性和结晶度,提高了聚烯烃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耐热性和熔体粘度,出现了诸如茂金属聚烯烃产品、高碳α烯烃产品、超高分子量聚烯烃产品等强度和韧性更高的产品,以及其他透明性、密封性、弹性更好的产品,拓宽了聚烯烃产品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扩大了对金属、玻璃、陶瓷、木材等产品的替代;(2)欧美部分国家加大可降解聚烯烃的研发,提高降解的比例,缩短降解的时间,能够减少各国限塑政策的影响;(3)世界包装产品的变革,纸质包装的增加,使得聚乙烯薄膜在几乎全部的产品的包装物中得到普遍应用;(4)电子商务行业和物流行业的迅速增加,继续促进聚烯烃包装材料的创新与增长。随着聚烯烃技术的发展,加上聚烯烃特有的质量轻、耐腐蚀、易加工、易复用等特性,未来几年消费需求仍然会保持适度增长。

  近年来,随着聚烯烃行业装备国产化、装置大型化水平的提升,技术、工艺与管理经验的积累,产品能耗水平、物耗水准不断降低,从成本上逐步具备与国外产品的竞争能力。

  国内聚烯烃行业在经过规模的扩张和时间的积累后,产业格局尝试破旧立新,行业开始寻求技术突破,产品向高端化、专用化、高的附加价值方向发展的速度加快,对高端进口产品的替代能力也在逐步增强。

  因此,虽然未来几年国内聚烯烃产能增长较快,但对进口产品的替代能力慢慢地加强,产品出口的利润空间逐步显现,行业将在格局变化中寻求和实现新的平衡。

  高盛预测,2024年布伦特原油价格在每桶70美元至90美元之间,并在2024/2025年达到每桶81/80美元的中等水准,其他多数专业机构和人士的预测也相差不大。

  金联创预测,随着PDH装置继续投产,丙烷/混烷脱氢工艺在国内总产能占比中预计将超过30%,对于进口丙烷的需求量继续增长,进口丙烷价格易涨难跌,PDH成本压力难降。

  若如专业机构预测未来两年原油价格保持在每桶80美元左右的水平,进口丙烯价格持续维持相对高位,将对国内聚烯烃价格形成较强的支撑。

  2024年,我国继续推进煤炭保供稳价政策,电煤长协总量及履约率的逐步提升等继续助力,预计煤价运行区间仍然弱势运行为主,行业将继续保持对煤制烯烃企业的有利局面。

  公司坚持走安全、环保、节能、清洁生产的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做大做强煤制聚烯烃产业,深耕细作精细化工产业,推动新能源产业与现代煤化工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产品高端化、差异化,成为煤基新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和全球顶级“绿氢”生产供应商。

  谋创新就是谋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公司正在进一步加大“高精尖”科学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及引进力度,在与清华大学等一流科研机构合作的基础上,着力从三个方面提升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一是立足聚烯烃产品差异化、高端化发展趋势,积极开发高性能、专用化的聚烯烃新产品;二是加大高端精细化工发展,通过引进或并购国内外高端精细化工产业项目,产业链条逐步向下延伸,提升公司抗风险能力;三是着眼产业转型升级,重点研发利用光伏新能源电解水制氢新技术,探索新能源与现代煤化工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快推进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展进程,慢慢地发展成为世界级煤基新材料供应商与“绿氢”生产供应商。

  2024年,公司将紧紧围绕“防控风险、改善业绩、建设团队”这条主线,统筹生产经营和重点项目建设,坚守红线底线,提高发展质量,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一要全面梳理、系统辨识、限期解决各类用地、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资源要素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快部分建设项目支持性文件修编、审批工作,为专项验收、竣工验收、各类证照办理提供支撑。

  二要深入研究近期出台的各类政策文件,建立影响企业发展的政策清单,制定针对性应对措施,防控政策风险。

  三要加强关键研发技术和攻关,推动技术进步,延伸产业链,开发新产品,防控技术风险。

  四要强化原料及商品市场分析研判,精准把握市场动态,完善价格管理机制,灵活掌握库存限额,防控市场风险。

  一要守住安全环保红线底线,推动公司安全绿色发展。深刻汲取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教训,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深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着力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隐患;以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为主线,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实施安全管理提升行动,培育良好安全行为习惯,夯实安全生产根基,推动公司安全发展。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健全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推进重大环保治理项目,高效落实重点工作,提升环境保护管理上的水准,防控环境保护管理风险,推动公司绿色低碳发展。

  二要强化全局意识,注重统筹协调,充分挖掘增收潜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力争重点项目按期建成投产、早日达产达效,尽快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快速推进技术改造项目实施,尽快解决影响产能利用的瓶颈问题,充分挖掘增产潜力,实现稳产高产、增量增收。强化研发创新管理,落实新产品研发计划,延伸产业链,推进产品差异化、高端化,实现提价增收。

  三要强化责任意识,坚持精打细算,从严控制经营成本。增加性能好价格低的煤炭采购量,优化配煤方案,强化工艺管控,提高原料转化率,控制原料成本。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提升全员技能水平,优化劳动组织,提高工效,控制人工成本。合理的安排公路、铁路运量,充分的发挥物流运输信息化平台作用,强化物流调度,打通园区内外物流运输系统堵点,提升物流运输效率和保障能力,控制物流成本。健全能源管理体系,明确能源管理目标,科学制定管控方案,强化工艺技术和能源消耗过程控制,减少“跑冒滴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严格落实能效不达标设备更新改造计划,提升能效水平;强化电力交易及用电计划管理,做好蒸汽动态平衡,充分的利用余热;优化水处理系统,控制水处理成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控制能源成本。树立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充分挖掘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潜能,加强设备正常运行及维护保养管理,确保设备“安、稳、长、满、优”运行,控制材料消耗及检维修费用。一直在优化负债结构,严控原辅料、材料及产成品库存,减少流动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控制财务成本。

  四要强化市场意识,把握市场规律,着力防控价格风险。强化市场分析研究,精准把握市场动态,提高煤炭、化工原辅料、材料、产品及物流运输等价格管理工作前瞻性和主动性,防控价格风险。

  五要健全计量体系,实现精准计量,夯实生产经营管理基础。按照生产经营管理需要,完善计量设施;健全计量管理责任体系,明确管理职责;提升计量数据信息化采集水平,夯实精细化管理基础。

  六要强化质量管理。全面辨识质量管控风险,明确风险管控责任,进一步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落实质量管理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外购原辅料质量、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管控,确保不合格物料不进场,不合格产品不出厂,不合格工程不验收;逐渐完备质量异常追溯机制,规范质量异常处理流程,积极、主动解决客户投诉,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一要强化全局意识。牢固树立“组织目标至上”理念,健全联动协同机制,围绕建设目标共同发力,及时协调处理问题,着力提升建设管理工作质效。

  二要强化前期工作。精心制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规划和任务清单,全力推进建设项目支持性文件审批,为重点项目尽早开工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三要强化计划管理。统筹考虑施工图设计、物资保障、施工条件、劳动组织等重要的条件对施工进度影响,精心制定施工计划,着力提升计划的科学性、精准性,充分的发挥计划的引领、指导和约束作用。

  四要强化生产准备与试生产管理。明确建设项目中交验收标准,建立中交管理办法,明确建设管理、生产管理职责界面;提高生产准备工作质量,为建设项目顺利试生产奠定坚实基础;严格执行试生产方案,强化试生产过程管控,确保建设项目试生产安全。

  五要强化文明施工管理。强力推行文明施工管理标准,加大现场督导检查力度,着力创建标准化工地。

  一要明确工作职责,压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公司机构改革与职责调整要求,理顺管控流程,明晰责任界面。认真履行“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责任人”责任,做好人力资源规划、人才盘点、人才梯队建设、人员招聘及培训、稳定员工队伍等各项工作。

  二要坚定不移推进网格化管理和“两基”工作。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础管理上的水准,着力培育优秀团队。

  三要加强培训管理。统筹安排专业培训和综合素养培训,精心制定并严格落实培训计划,稳步提升全体员工专业技能、安全技能及综合素养。

  四要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深化人才盘点工作,科学评估人力资源能力素质,准确掌握人力资源现状,制定人力资源补充及结构优化方案,强化招聘渠道建设及维护,提升人力资源保障能力,适应公司发展需要。

  五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明确目标、遵循规律、选准载体、注重实效,逐步将公司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内控管理机制,转化为员工行为习惯,为推动公司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公司的化工产品生产及煤矿开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现代煤化工产品生产方面仍存在高温度高压力、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学气体等不安全因素,在煤炭开采中也存在瓦斯、煤尘、水害、火灾等不安全因素。公司已建立了较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并注重结合真实的情况一直在改进,以减少安全事故对环境和人员的威胁。

  由于受国际局势影响,可能会引起全球石油、天然气价格波动幅度增大,对公司产品价格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切实强化采购管理,紧密跟踪原料价格变化,适时开展低价锁定,多方寻找供应商,积极拓展新渠道,努力减少相关成本;加速工艺技术革新和应用,逐步的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转化率;加强营业销售团队建设,加大市场调查与研究走访,及时掌握第一手市场信息,制定更高效灵活的经营销售的策略,以占领市场先机,实现效益最大化。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东华能源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石化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鄂尔多斯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宝丰能源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石油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