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张纸” 匠心“献亚运”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千年“一张纸” 匠心“献亚运”

2024-06-23 20:34:25 新闻中心

  浙江省级非遗传承人、杭州工匠朱中华古法“富阳竹纸”成为亚运会开幕式节目单用纸

  第19届亚洲运动会不仅是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万多名运动员团结交流、收获友谊、奋勇拼搏、超越自我的竞技场,更成为众多大师工匠“以艺载道”,向世界展示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与工匠技艺风采的大舞台。

  在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的现场,世界各地的领导人和贵宾的面前都有一本充满杭州文化元素的线装节目单。节目单设计古色古香,以玉如意作为开合扣,以真丝绸面作为护套,纸本内页印有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底纹山水画。节目单内容除了介绍“潮起亚细亚”开幕式主题、主创团队名单以及“国风雅韵”“钱塘潮涌”“携手同行”三大篇章外,还单独一页用中英文介绍了节目单用纸:“富阳竹纸制作始于唐,兴于宋,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本报讯(记者贾淘文)据了解,此次亚运会开幕式节目单用纸共选取了4家竹纸作坊的10余种纸样,经过严格检测、反复试用,最终由浙江省级非遗传承人,杭州工匠、杭州富阳逸古斋元书纸有限公司负责人朱中华采用古法造纸技术制作的一级元书纸“一举夺魁”成功入选。

  谈及富阳竹纸入选亚运会开幕式节目单用纸的心情,朱中华大师激动地说:“传承了千年的富阳竹纸,能够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亮相,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份非常珍贵的荣誉。我们将加倍努力,让逸古斋的竹纸越做越好,继续为浙江、为富阳增光添彩。”

  朱中华大师向记者介绍:“制作亚运节目单的原纸为全手工制作,原料是毛竹,尺寸为55厘米×75厘米,通过裁剪后,一张竹纸刚好能做成一本节目单。这款呈淡米黄色的超级元书纸,系复制故宫清代万字地缠枝西番莲银印花纸的原纸。2021年,逸古斋参与科技部‘十三五’课题‘明清官式建筑营造技艺科学认知与本体保护关键技术探讨研究与示范’项目,提供其手工制作的一级元书纸,作为复制故宫装饰纸的原纸。2022年上半年,银印花纸分别在东华门外东连房、乾隆花园养和精舍与萃赏楼室内裱糊进行现场示范,具有色泽饱满、光滑不蠹、纸张上墙后不绷不裂、遇水不变形等特点,被故宫博物院古建部专家鉴定为目前国内仿制的最接近原迹的宫廷银印花纸。”

  “富阳有句俗话‘片纸非容易,措手七十二’,意思是一株小满、芒种时节砍伐的嫩竹,要经过削青、拷白、断料等72道工序,历时三百多天才能变成一张纸。这次用于印制亚运会开幕式节目单的原纸,如果要现做的话肯定是来不及的。恰好,逸古斋还存有一千余张故宫养心殿墙壁装饰纸的原纸存货,解决了眼前的燃眉之急。”朱中华大师说道。

  纸找到了,但是如何保证节目单印刷后的整体质量,成为摆在朱中华大师面前的第二个难题。

  “为了达到印制图案清晰、反面不能透印的效果,杭州东斋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采取独特加工工艺,对逸古斋提供的四尺整张原纸进行复合,将两张纸天衣无缝地复合成一张厚1.9丝的纸,再交印刷厂精心印制。”朱中华大师对记者说,“由于手工纸与机械纸的印刷效果不一样,竹纸成为节目单的过程中遇到过问题,为此,我们跑了好多次印刷厂,通过不断沟通,最终圆满完成了此次任务,四百多本节目单完美地呈现在了亚运会的开闭幕式现场。”

  参与了本次亚运会开幕式节目单用纸遴选工作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文广旅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明表示,富阳竹纸能够入选亚运会开幕式节目单用纸,是对富阳竹纸品质的最高认可,为富阳“一张纸”文化品牌做了一个大力的宣传,将有力推动富阳纸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富阳竹纸为亚运增光添彩,也是全体富阳人的荣光。

  “手工造纸技术的传承需要靠工匠的培养,现在的年轻人不一定愿意学习手工造纸技术,而且这门技术很依赖自身的灵性和时间的沉淀,在初学的前几年,因为学徒技术不到位,造纸所用的材料绝大多数都是要被浪费掉的。”采访中,朱中华细数了传承古法造纸技艺的艰辛。

  在朱中华大师看来,坚持手工造纸的事业不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更肩负着传承祖辈智慧与心血的使命与责任。纵使造纸学徒的培养所花精力和经济成本比较高,他仍在努力用“手工造纸之光”引领更多有志于此的年轻人将技艺不断传承。

  朱中华大师之子朱起杨,毕业于土木工程专业,本打算投身建筑行业。2016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手工纸研究所在逸古斋设立富阳竹纸研发基地,朱起杨在父亲的提议下返乡奋斗,开始跟随学习手工造纸技术。“他性格好,肯吃苦,基础工序都已经熟练掌握,甚至超越了我,但在抄纸、烘纸这种很复杂的工序上还需要继续磨炼。”朱中华大师对朱起杨的学艺成果如是评价道。

  2017年10月,朱中华大师受邀担任“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手工纸文库·浙江卷》的副主编和编委,全程协助项目组在浙江全省开展田野调查工作,并辅助纸样采集与内容素材整理。此外,他还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美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等多所高校展开合作,为文博类相关专业的高校研修班学生授课。2020年,朱中华大师创立了竹纸制作技能大师工作室,本着继续做好师徒结对工作、继续创作竹纸精品、培养高级技能人才、丰富竹纸产品的多样性的原则和目标,为传承好富阳竹纸制作技艺贡献星火之力。

  “在高校授课与在工坊中带学徒不同,我在与高校学生交流时,需要将实践与科学原理等理论性要素结合,着重带领学生们从实践角度感知古法造纸的全过程,提供手工纸的标准化、安全化生产的理论数据及可测试方法。”在谈及传统师徒制与现代高技能人才培育模式的不同,朱中华如是说道。

  “如今,由于机器的辅助,纸张的制造提了速度,但少了质量,就连一些手工制作的纸张也因为缺少部分工序,削减了耐氧化性和抗衰性。”纸张是文化艺术最好的传承载体,朱中华大师作为一名富阳竹纸的手工匠人,毅然承担起提供安全、稳定纸张的责任。他在亲手操作、把关手工造纸的工序之余,更苦心研读专业类书籍,努力从一位操作型工匠“升级”成为实践性与学术性兼具的专业人才。

  朱中华大师在造纸工序上始终细致严谨,他发现,让纸张达到“无机状态”是隔绝湿度和氧气的影响、打造安全好纸的重要的条件,这一说法也为全国手工纸研究提供了新方向。此外,他还提出了“温和工序”的概念,强调“片纸非容易,措手七十二”的工艺理念,造纸的七十二道工序缺一不可、环环相扣,切不可一味追求速度,应该在实践中跟随纸张的可能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系统的探索。

  在朱中华与朱起杨父子两代工匠多年的努力下,逸古斋从始至终坚持将每一道工序都“回归本源”,根据《天工开物》记载的造纸七十二道工序,一道也不能少,这样做出来的纸才是安全的、可以保存千年的。

  如今,逸古斋一级元书纸大范围的应用于古籍修复,被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浙江图书馆、湖北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安徽皖新传媒图书博物馆等古籍修复领衔单位认可使用。不仅如此,逸古斋一级元书纸作为古籍修复纸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声誉。今年4月,日本专家在考察我国一百多个品类的纸源后,与朱中华大师取得联系,希望使用逸古斋一级元书纸作为古籍修复纸,目前该项目仍在进行中。

  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朱中华大师表达了自己最大的愿望,他希望可以做出世界上最好的纸。让“会呼吸的纸”以及富阳竹纸上所承载的文化,留存一千年、一千零一年,乃至更多年。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 任何单位或个人觉得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对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