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镇的创富经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五里镇的创富经

2023-09-05 01:00:22 新闻中心

  六月初夏,日暖风爽,走进通城县五里镇,丛丛绿树葱翠繁茂,条条道路平坦笔直,座座房舍错落有致,田园如诗,山水成画。生活在山水画里的村民们走进农业、工业生产基地,实现家门口就业,成为新时代的生产工人和农民。

  五里镇镇长邱平戈介绍,近年来,该镇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种养殖,发展11个合作社,投资600余万元,在尖山、锡山、五里、大坪坳、金塘等村建成5个产业生产车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动2000名群众就近就业。目前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4亿元,引进6家企业落地生根,村民收入节节攀升。

  6月1日,夏日炎炎,在五里镇尖山村2000多亩土地上,绿意正葱茏,艾草赋馨香,一簇簇嫩绿的艾草迎风摇曳。

  在艾草基地里,20多名农户正在田间收割今年第一季艾草。他们有的手持收割机将一株株艾草割倒在地,有的使用手扶式收割机进行收割,场面整齐统一。

  据尖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双全介绍,目前艾草收割正在顺顺利利地进行,接下来将抢抓晴好天气进行大面积集中晾晒,进仓储存。

  摘下一片椭圆形叶子闻闻,顿感浓郁清香,村民童中华喜上眉梢。合作社今年种的“瑶乡艾宝”,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今年64岁的尖山村村民童中华,2017年以前一直在外地打工贴补家用。2017年,他进入了“瑶乡艾宝”合作社生产加工厂。

  每年的6月和9月是艾叶收割的季节,也是村民们最忙的时候。白天童中华在厂里操作机器生产艾叶相关这类的产品,不忙时还会将艾叶带回家,和家里人一起手工制作艾条。“一个月挣4000元左右,家门口就业比外出打工强多了。”童中华说,同村还有12位村民跟他一样在加工厂工作。

  打铁还需自身热。尖山村出台政策积极鼓励发展艾草种植产业,从种植安排、产业奖补方面为艾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推动形成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2017年,尖山村积极呼应县委县政府“五药”并举发展的策略,通过多次市场调研和远赴河南和蕲春学习,引进优良“蕲艾”品种,投入30余万元建成110亩种苗基地,注册成立“瑶乡艾宝”专业合作社及商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村民的合作模式,由合作社牵头与村民签订艾叶保价收购合同,免费提供种苗、化肥和生产全过程的技术指导。

  2018年4月,1200余平方米的艾叶标准加工厂房建成投产。2019年,村里又引进安徽亳州一中药材加工厂落户尖山村。艾业年产值达12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

  从种植、收购、生产艾草,到现在的20余种艾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五里镇尖山村这一个名字被厂商、经营商印在艾叶产品的包装盒上,走向全国。

  闻着酒香访工厂,循着遗迹谒酒祖。梧桐山下,隽水源头,五里镇一座新型的现代企业湖北龙窖山酒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二期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在湖北龙窖山酒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哲夫的带领下,记者闻着酒香,步入龙窖山酒的生产车间、曲房、酒窖进行探访。

  走进酿造车间,机器轰鸣,酿造工人们正顶着夏日的高温辛勤忙碌,拌料的、装甑的、摊晾的、入窖的……入目皆是沸腾的蒸汽,入鼻皆是氤氲的酒香。

  发酵池中,玉米、高梁、谷子、豌豆等8种粮食作物与酒曲一起放进了密封好的酒池中发酵,只微微翻开一角,香气扑鼻……

  何哲夫介绍,公司依据客户对不同口感、不同品质、不同消费场景的个性化需求,在生产的基本工艺、包装设计、产品配方等方面,围绕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来做相应调整。比如,粮食配方、窖藏年份、发酵周期等。

  “我们的酒都是私人定制的,咱们提供从设计、施工、粮食与辅料供应、家庭酿酒设备选型与安装、精品勾调、酒具等一条龙服务。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成客户自己的私人白酒酒庄。”

  2006年9月,湖北龙窖山酒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投产,总投资15000万元,分白酒酒庄、养老社区和乡村旅游三期工程进行。

  二期建成后,来此的客户能在工程师跟班辅导下,自选口感、自选配方、自选品质、进行自我酿造。

  闻着龙窖山的酒香,来至全国各地的一批批客商慕名来此,订制属于自身个人的佳酿。

  位于五里镇五里村七组的湖北固德包装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忙景象。4100平方米的车间内,机器轰鸣,70多名工人们穿梭于机器之间,生产着各种包装袋。

  43岁的何二龙是此公司的董事长,2020年返乡创业回报乡梓。公司共投资1500万元购置设备、扩建厂房,生产高中低档纸塑复合袋、编织袋、牛皮袋、PE袋、纸袋等产品。

  “一天既能生产9万条纸塑复合袋,也能生产8万条编织袋。”何二龙介绍,公司现在存在员工70多人,其中专业方面技术人员13人;公司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公司产品销往江浙沪等地,年产值 2000万元。

  女工张海燕是五里镇季山村人,在固德公司制袋车间是位小组组长,上个月刚刚领到了3200元工资。

  张海燕说:“家里两个孩子,以前在外打工一直没时间照顾。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挣的钱跟以前在外打工时差不了多少,还可以照顾婆婆和孩子。”

  今年33岁的陈青花,家住五里镇相思村,原来在江苏苏州一家工厂做会计,家中两个小孩在上学,一家人长年分居两地。去年6月,陈青花回乡来到何二龙的公司上班,生活迎来了转机。

  “现在在家门口就业,每个月有3600元的工资,家里的活儿也没耽误,全家的收入有了大幅度提升。”陈青花说。

  何二龙说:“厂里工人大多是安置点的村民,他们在这里干活既能操持家务、接送孩子,还可以挣钱贴补家用。”

  近年来,通城县五里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发展、镇村建设和社会稳定决策部署,坚持产业高质量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一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边把握产业高质量发展脉络,开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全方位实践。

  同心合力,众创未来。辛勤的五里人齐心协力,一座宜居、宜业、宜商的美丽乡村正在蜕变换新颜。

  主管: 咸宁市委宣传部 咸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鄂ICP备06018974号 © 版权所有咸宁日报

  咸宁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地址:湖北省咸宁市银泉大道198号邮编:437100 电线